當我們感覺緊張有壓力時,有的人會拉肚子跑廁所,有的人會胃痛,有的人是手心冒汗或全身發抖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
身心是相連的,心理壓力會影響生理狀態。
身體因應我們的需要時時刻刻都會改變器官運作,例如運動的時候需要較多的氧氣,身體便會加快心臟的跳動與呼吸速度。心理有狀況時,身體也會自動調整運作來因應,情緒緊張時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會被激發作用而讓心跳加快、肌肉緊繃、抑制放慢腸胃消化等等,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自律神經的功能。長期的壓力之下,交感神經處於過度活化,產生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,連帶的免疫力下降,甚至出現病痛。
在生理回饋治療之中,儀器測量這些與心理壓力有關的生理訊號,並用影像或聲響,讓我們「看到」或「聽到」平常無法自覺的身體內部訊號高低變化,透過心理師的帶領,與測得的生理指標,我們可知道做些什麼能讓身體放鬆,進而舒緩心理緊張或生理疼痛,也可以說是調整過度活化的交感神經,讓身心重回平衡。治療過程包括:1.辨識內在的緊張狀態;2.瞭解做些什麼可降低緊張程度;3.學習自我放鬆技巧,使身心可更自然的反應。治療師有點像是體育教練,教導我們一個新的、運用身體的方式,經過多次練習後,我們就能對身心的狀態更有掌控力。
反映身心狀態的生理回饋訊號有很多種,以下舉兩種指標說明:
1.心跳變異率(Heart rate vibration):在緊張及放鬆時,不只心跳的速率不同,心臟跳動的幅度也會不一樣,測量心跳脈博狀態,可了解情緒緊張及放鬆的生理變化。
2.皮膚電流反應(Skin conductance level):當個人在緊張時汗腺作用旺盛與血管收縮,電阻變得較大,儀器測量到的膚電反應量便會上升。
生理回饋治療與其他的壓力調適方法,如冥想、禪坐、外丹功、氣功、瑜珈、漸進式肌肉放鬆練習等有共同的作用:降低人體內自律神經系統中交感神經的過度活化,並進而有助於各種身體、心理疾病的治療。文獻上報告過的治療成功案例包括:偏頭痛身體疼痛、功能性心臟血管疾病及低血壓、焦慮症、失眠、情緒障礙、心因之性功能障礙、消化系統功能失調(包括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大便失禁、消化性潰瘍等)。
學習如何放鬆,快速的進入放鬆狀態,及減低日常壓力,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開發的個人資源,不過就如同學習任何新的技巧一樣,要花些時間才能熟練。一般來說,建議接受4~6次的療程,可以產生明顯的改變效果。
留言列表